- 对外经贸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对外经贸
中国要做好内外贸一体化文章
完善体系 剑指藩篱 |
中国要做好内外贸一体化文章 |
中国商务新闻网 日前举行的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部署2021年商务工作时强调,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在中国当前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增强中国市场全球吸引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外贸一体化加速推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部署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时明确强调,要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
对于内外贸一体化的丰富内涵,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市场主体层面,让企业能够更加畅通地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而产生更多活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全球化企业;二是规则层面,对标国际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打破制度藩篱,实现内外贸管理制度一体化。
尤其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此时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有着新的重大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意味着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外贸市场一体化不仅是中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形成强大内需市场,增强中国市场的全球吸引力。
赵萍认为,在新的背景下,中国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有三重意义:一是通过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升供给水平,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内大循环;二是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打通内贸企业走向全球的制度体系,通过出口或对外投资参与外循环;三是在国内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同时对标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内循环与外循环相互促进,使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对外合作新优势。
助力企业实现内外销切换
自2003年3月商务部成立,内外贸在行政管理机构上统一以来,内外贸一体化多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仍存在一些有待补齐的短板,新时期仍面临新任务。
在刘向东看来,短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个市场在产品、技术、质量、征税等标准上不一致;二是市场规范性、透明性不一致,国内市场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和补贴行为。
赵萍表示,在制度层面,内外贸企业的资质认定标准不同,内外贸产品适用的质量标准存在差异,内外贸发展的支持政策也不同;在企业层面,受限于资金、人才、管理能力等,目前有能力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内贸企业较少,而外贸企业里中小企业较多,其开辟国内市场面临能力不足等障碍。
在部署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时,《建议》明确,要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优化市场流通环境,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降低出口产品内销成本。鼓励出口企业与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对接,多渠道搭建内销平台,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加强宣传推广和公共服务,推动内销规模化、品牌化。
刘向东建议进一步加快完善国内流通体系,打破区域分割和行业壁垒,高标准建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同时,完善国内市场价格和监管体系,提升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切实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赵萍亦提出两大建议:一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大对内开放,保障所有企业进入市场的机会均等;二是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的国际化水平,减少国内国际在产品标准和认证方面的差异,让内外贸企业市场转换更加容易。